對高中學科競賽的真知灼見
1.到底我們說的競賽有哪些?
我們一般所說的競賽是:(按照重要性排序)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計算機)。這個重要性,也就是北大清華對這些競賽的重視程度。數學獲得加分人數最多,其他學科依次減少。而且我們是特指的國家統一的這些競賽,數學實際上叫做聯賽,簡稱“高聯”;物理化學都叫做競賽。
還有一些其他的競賽,重要性就沒有這么大。比如,數理化都有學科能力競賽,物理還有力學競賽(高一春季)(《高一力學競賽真題和答案,預賽》),應用物理競賽(高二春季)等。這些競賽都不太重要,也和升學不掛鉤。但是對于學習競賽的學生,我們還是建議參加,因為這些比賽是難得的練兵機會。比如,物理的力學競賽、應用物理競賽和實際上和升學掛鉤的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在北京市復賽層面是統一用一樣的流程來管理和閱卷的(因為我三個考試的閱卷工作都參加過,所以十分了解)。所以很適合同學們提前適應一下大型競賽。
2.競賽對升學有用么?有什么用?
現在的政策是:
國家一等獎(全國前50名左右)可以直接保送進入北大清華。
對于北京市,如果進入北京隊(北京前十幾名),基本可以簽約到60分加分或者一本線(高考超過一本線就可以入讀北大清華)。省級別一等獎具體看情況,多數同學可以簽約到北大清華加分30分甚至更多。也有個別排名靠后的同學簽不到的。(簽約不到的同學還會有另外一次“金秋營”的機會,如果考好了還是可以簽約)
對于北京市,省級別二等獎可以獲得自主招生筆試資格。
除此之外,主要就是眾所周知的自主招生、夏令營等有簽約機會。里面的考試,也是競賽知識完全可以覆蓋的,但是考試難度會比競賽明顯的低一些。
所以總的來講,如果要達到有用的地步,基本這個科目,得達到北京市的前200左右。(一等獎+二等獎,不同科目人數不同)。
另外對于出國留學來講,如果要達到競賽成績本身就被外國大學青睞的地步,需要達到國家一等獎(全國前50左右)甚至國際金牌。而且除了MIT,加州理工等傳統理工強校之外,其他大學也不太在意這些競賽成績。所以建議有出國打算的同學,競賽方面按照興趣和空余時間,酌情學習。更多的是學競賽、搞研究的經歷本身讓孩子對于學科、對于研究的更深入的感受,寫在ps里面會有一定的作用。
3.競賽投入產出如何?成功率如何?
競賽投入,十分巨大。風險也高,請同學家長們謹慎學習。一定要以興趣為準。(亂入:檢驗物理的興趣:《【大家一起來科普】學生翻譯的科普視頻》)(亂入:《破解偏科,理科生怎么學英語》)切忌偏科學競賽。比如數學競賽的同學,英語語文不及格,這種情況一定要避免。
數學聯賽,可能在北京大家更為了解。即使是天賦比較好的同學,也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才有希望得獎。而且不建議初中沒有接觸過競賽的同學以獲得省一為目的,學習高中數學聯賽。競爭在所有競賽中最為激烈。
物理競賽,思維難度、知識難度也都不小。但是相比數學,對思維能力(天賦)要求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