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操作系統引論
1、設計現代OS的主要目標是:有效性、方便性、可擴展性、開放性。
2、操作系統的五大功能是:處理機管理、存儲器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用戶管理。
3、操作系統的基本特性是:并發性、共享性、異步性、虛擬性。其中最基本特征是并發和共享。
最重要的特征是并發性。虛擬性:時分復用技術、空分復用技術
4、操作系統的作用:作為用戶與計算機硬件系統之間的接口、OS作為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管理者、
OS用作擴充機器。分類:批處理系統,分時系統,實時系統
5、以下不是微內核OS特點的是ABCD
A、足夠小的內核
B、應用“機制與策略分離”的原理
C、基于客戶/服務器模式
D、采用面向對象技術
注:微內核OS運行效率并不高,它還有一個特點是基于客戶/服務器模式
★第二章進程管理
1、簡述進程的定義:進程是進程實體的運行過程,是系統進行資源分配和調度的一個獨立單位
★2、說明進程與程序的區別(進程4個特征:動態、并發、獨立、異步)
(1)動態性: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其本身沒有任何運行的含義,它是一個靜態的概念。而進程是程序在處理機上的一次執行過程,它是一個動態概念。
(2)程序的存在是永久的。而進程則是有生命期的,它因創建而產生,因調度而執行,因得不到資源而暫停,因撤消而消亡。
(3)程序僅是指令的有序集合。而進程則由程序段、相關數據段.進程控制塊(PCB)組成。(4)進程與程序之間不是一一對應。
(5)并發性:多個進程實體同存于內存中,且能在一段時間內同時運行。并發性是進程的重要特征,也是OS的重要特征。引入進程的目的也正是為了使其進程實體能和其它進程實體并發執行;而程序(沒有建立PCB)是不能并發執行的。
(6)獨立性:在傳統的OS中,獨立性是指進程實體是能獨立分配資源和獨立接受調度,能獨立運行的基本單位。凡未建立PCB的程序都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參與運行。
(7)異步性:進程實體按異步方式運行,推進次序每次不一定相同。
3、程序段、相關數據、PCB(進程控制塊)三部分構成了進程實體。
4、引起掛起狀態的原因有:終端用戶的請求、父進程的請求、負荷調節的需要、操作系統的需要。
5、原語(Primitive)是由若干條指令組成的,用于完成一定功能的一個過程,原語在執行中不允許被中斷,原語的作用是實現進程的通信和控制。常見的幾種元語:創建原語create()(功能:創建一新進程)、阻塞原語block()(功能:將進程由執行狀態轉為阻塞狀態)、喚醒原語wakeup()(功能:將進程由阻塞狀態變為就緒狀態)、掛起原語suspend()(功能:將指定進程或處于阻塞狀態的進程掛起)、激活原語active()(功能:將指定進程激活)。
6、同步機制應遵循的四條規則是:空閑讓進、忙則等待、有限等待、讓權等待。
★7、試寫出相應的程序來描述右圖所示的前驅圖
P1(){S1;signal(a);signal(b);}
P2(){wait(a);S2;signal(c);signal(d);}P3\P4\P5\P6略
Main{semaphore a,b,c,d,e,f,g;
a.value=
b.value=c\d\e\f\g.value=0;
cobegin
P1();P2();P3();P4();P5();P6();
co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