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學前兒童記憶的發展
教學目標:
1.掌握學前兒童記憶發展的基本理論和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
2.把握學前兒童記憶發展的基本特點;
3.初步學會運用學前兒童記憶發展的基本理論知識,分析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促進學前兒童記憶發展的策略。
教學重點:幼兒記憶發展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記憶規律的運用
教學準備:
1.學生的準備:觀察小、中、大班幼兒在活動中的記憶力的表現
2.教師的準備:案例若干;幼兒活動錄像片段
教學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實踐練習法;理論講解法
教學課時: 6 課時
第一節記憶概述
一、什么是記憶
【自我分析】我們已經探討了學前兒童哪幾方面的心理特點?什么是注意?什么是感知覺?
剛才你們的心理活動是屬于什么心理過程?什么是記憶?
(一)記憶的概念
記憶就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
人的大腦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和理論,體驗過的情感和情緒,練習過的動作,都是記憶的內容。
(二)記憶的過程
記憶是大腦的一種復雜而又積極的心理過程,包括識記——保持——恢復(再認或回憶)這三個依序發展又密不可分的環節,還是“整個心理活動的基本條件”。
識記——識別和記住事物的特征與聯系,是大腦皮層形成相應的暫時神經聯系;
保持——暫時聯系的痕跡在腦中保留,表現為鞏固已獲得知識經驗的過程;
再認——事物重新呈現時能夠再認識;
回憶——事物不在當前時能夠回想起來;
再認或回憶——在不同條件下暫時聯系的再次活躍。
這三個環節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識記和保持是回憶的前提、基礎,再認、回憶又是識記和保持的結果,并能夠加強識記和保持。
由于記憶,人們才能保存過去的反映,使當前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礎上進行,從而使人能積累和擴大、完善或修正原有的經驗,使其對行動更具指導價值;有了記憶,先后經驗才能聯系起來,使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成為一個發展的統一的過程。
二、記憶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