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解和認識
進入二十一世紀,放眼全球,僅剩下五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朝鮮,越南,老撾和古巴),其發展情況各異?;仡櫄v史,從馬克思、恩格斯勾畫出社會主義藍圖到蘇聯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到新中國成立,全世界興起社會主義浪潮,再到東歐巨變、蘇聯解體以及中國的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從歷史角度上講這個新生的社會制度,經歷坎坷,有輝煌也有低潮。
科學社會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發展規律的科學,即關于無產階級所進行的斗爭的性質、條件以及由此產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學。無產階級所進行的斗爭的性質,就是要使自己從資本主義奴役下解放出來,徹底埋葬雇傭勞動制度;無產階級所進行的斗爭的條件,就是要使自己獲得徹底解放,必須消滅階級剝削、階級壓迫和階級差別,消滅產生階級的生產資料私有制;無產階級所進行的斗爭的一般目的即最終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實現共產主義,解放全人類。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性質、條件和一般目的這三個內容,是一個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特別是作為條件的那些內容,既反映性質,又決定目的。因此,科學社會主義可以簡述為關于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
科學社會主義包含極其豐富的內容,集中到一點,就是科學地論證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論證了無產階級埋葬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偉大歷史使命??茖W社會主義理論創立以來的歷史證明,它的理論是正確的,社會主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同時,它又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它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又要接受實踐的檢驗,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擴展、不斷深化、不斷豐富、不斷完善。鄧小平理論,就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
中國是目前社會主義國家中最大的一個國家。以前,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就中國,如今,只有中國才能就社會主義。中國在經過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也產生了許許多多的非常嚴重的問題。
首先,關于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問題,有很多爭論。鄧小平同志說的好: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應該是能夠極大的發揮人民的積極性,創造力,能夠極大的促進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所以能夠符合這些特性的就可以吸收到社會主義里,這才是社會主義擁有最強大的生命力之所在。因此有利于國家和人民的,能夠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的都是社會主義的,凡是與之相反的都應從社會主義中拋棄掉。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主義才能永遠充滿生機。
社會主義應該能夠極大的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中國最近幾十年的發展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是為了能夠促進生產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我們中國應該加大教育投入,改革教育科研體制,創造創新科研體制和環境,重視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重視基礎科學的發展。大力發展教育,提高國人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這樣才能為社會主義的長期快速穩定發展提過充足有力的人力資源。
社會主義應該能夠極大的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我們中國近些人在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中國這些年過于重視經濟發展,忽略了文化方面。一個文明的興起是科技和文化雙重作用的結果,甚至文化的作用會更重要些。因此我們中國要想崛起并要領先于世界各國成為世界的下一個文明中心,就必定要重視并大力發展中國自己的文化。中國的儒家文明思想博大精深,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應該將儒家思想文明于當代中國的實際情況想結合,創造出新的儒家思想并加以發揚光大,并向世界推廣我們中國的儒家思想。
社會主義國家應當擁有強大的軍事后盾,保衛國家安全,維持社會的安定。中國目前的周邊環境并不太平,臺獨愈演愈烈,和平同一的可能性越來越低;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日益盛行,對歷史臺獨模糊,有美化戰爭的傾向,并且視中國為憂患,在各方面不惜損害自身利益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