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優秀論文:讓感恩教育走進學生心
間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古詩詞傳承著中華民族對感恩的認同和崇尚,感恩是一種文明,感恩是一種品德,感恩是一種責任。古語說“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孩子懂得孝順父母,他一定懂得尊敬長輩,一定能體諒他人的辛苦,一定會珍惜別人的勞動果實。人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懂得付出和回報,現在的學生大對數都是獨生子女,在這些孩子的身上,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比較嚴重。因此,學校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尤為重要。把感恩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切入點,讓孩子懂得感恩是做人的道德和修養。目前我校能營造感恩環境感染學生,校園建有文化墻,教室開辟有“感恩文化角”,設立有“身邊處處有恩情”、“感恩溫馨語”等欄目;校園廣播站課前總會聽到《愛的奉獻》、《白發親娘》、《說句心里話》、《感恩的心》等“感恩教育”歌曲唱響校園。在工作實踐中以下活動有利于推動感恩教育,開展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總結了一些經驗。
1、抓住“感恩”節日
結合節日教育學生。利用不同的節日,像母親節、父親節、感恩節、教師節等,教育學生學會幫媽媽做做家務,為爺爺奶奶洗洗腳、梳梳頭;學會自己動手制作賀卡,給父母老師寫感謝的心里話。讓學生懂得他們的成長離不開父母親人及社會的關心、教育和培養。
豐富多彩的活動熏陶學生。我校利用主題班隊會,讓學生講出對父母、師長、學友的愛。通過算時間賬、金錢賬、感情賬,引導學生感受父母的辛勤養育之恩,老師的細心教導之情,親友的無私幫助之恩;寫感恩信。讓學生聯系學習、生活實際,班級舉辦感恩演講。認真組織《感謝爸媽養育恩》、《紅燭頌》等感恩演講比賽,在演講中升華學生思想,激發學生的感恩父母老師教育之情;平時開展感恩活動。組織學生分班次輪流到銀鈴福利院幫助老人洗衣、掃地、疊被子等,讓孩子在集體活動中學會知恩感恩父母和老人。利用學校板報、墻報、畫展每一個角落資源,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根植在每一位學生心中。
二、營造“感恩”氛圍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隊伍的素質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教育質量。因此從黨支部到校長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積極營造感恩的大環境,為學生的成長搭橋鋪路。例如:黨支部在教師中廣泛開展“仁愛之師”宣講和評選活動,在教師中樹立師德典型;積極組織全體教師和學生一道為白血病學生張璞捐款兩萬多元奉獻自己的愛心。再如:校長要求加強教育教學的常規管理。通過上課、備課、輔導、教研等常規工作的強化,使每一位老師不僅在業務方面研究的氛圍越來越濃厚,而且整個老師的團結協教意識也逐日增強感動校園優秀教師的評選,將老師在同學心目中的形象樹立得更高大了,更受人尊敬了。
親其師信其道。老師們愛崗敬業、團結從教、誨人不倦、刻苦鉆研的品格為學生們學會感恩營造了積極、健康向上的大環境。由此我們認為孩子教育應該從全體教師開始。難以想象一個不懂得感恩的教師會教出懂得感恩的學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