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一.什么是馬克思主義
1.定義: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科學。
2.要點:馬克思主義的創立者:19世紀,德國哲學家、思想家,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解放(物質層面上的)
二.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及其關系:
1.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2.關系:
1)把馬克思主義這三個組成部分聯結起來的主線是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這個主題。2)如果說馬克思、恩格斯研究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這個主題的起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介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那么終結則是科學社會主義。
3)起點、中介、終結三者緊密相關,相互聯結。如果沒有起點和中介就不可能有終結,這表明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兩大理論前提;如果沒有終結,起點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廢,沒有完成,從這個意義上講,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部分。
三.科學社會主義的研究對象和學科性質
1.研究對象:改變資本主義世界,建設社會主義世界的一般規律
2.社會主義:1750年天主教安塞爾姆?德辛提出的。
3.學科性質:綜合性
四.國內研究現狀
五.科學社會主義三次歷史性飛躍及意義
1.第一次: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19世紀40年代~90年代)
形成的理論: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意義:1)科學社會主義把社會主義建立在對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上;
2)科學社會主義揭示了實現社會主義的現實道路;
3)科學社會主義指明了實現社會主義的階級力量。
2.第二次: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實踐。由蘇聯一國的實踐到十幾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1917~二戰之后)
形成的理論:蘇聯社會主義模式
意義:1)使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
2)開辟了社會主義新時代;
3)形成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第二種理論形勢,即蘇聯的社會主義理論。
3.第三次:社會主義由一種模式到多種模式的轉變的理論探索
意義:1)糾正了否定社會主義社會長期性和發展中的超越性的錯誤,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2)糾正了否認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存在的矛盾的錯誤理論,提出了要爭取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中各種矛盾的理論;
3)沖破了單一的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提出了建設具有國家和民族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4)克服了單純從生產關系方面認識社會主義的片面性,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理論;
5)糾正了以往把社會主義社會的所有制歸結為生產資料單一的公有制,在實踐中急于要建立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錯誤,認識到要建立和發展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